网络爬虫(Web Crawler),又称网络蜘蛛或者网络机器人杠杆资本分配业务,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2022年9月13日,一家名为“爱某伊”的公司因被侵权向广州市公安局报案,公司的信息被爬虫程序非法爬取,并通过“双报备机制”同步向检察机关备案。
“爱某伊”通过代理商销售产品,获得的客户、交易信息经自研算法分析得到深层信息后储存在“伊某家”系统,并设置技术和制度措施予以保护。被告人陈某文、雷某辉经合议,先后向被告人李某铭提供自己在“伊某家”系统仅有查阅权限的账户,委托其开发和利用爬虫程序构造RBAC权限边界参数、伪装正常访问上述账户并请求数据、启动CDN加速的技术,将爬取获得的“伊某家”327万余条客户信息数据及12万余条有效订单数据非法导出并清洗储存在Gitee平台使用。
经审计,被告人陈某文、雷某辉使用侵权信息经营获取的净利润共计2178万余元、61万余元。“爱某伊”补救爬虫漏洞花费38万余元。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黄埔区检察院)受邀提前介入案件,引导“先行后刑”取证。黄埔区检察院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召开研究会议,确定“先行后刑”办案思路。2024年4月22日,黄埔区检察院以被告人陈某文等犯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公诉。同年9月30日,黄埔区法院全部采纳指控意见及量刑建议,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文、雷某辉、李某铭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三个月不等,并适用缓刑,罚金500万元至5万元不等。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这是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广东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4月24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数据显示,全年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162件3629人,同比分别上升17.25%、17.75%,逮捕1265件1854人,同比分别上升64.29%、68.24%;受理审查起诉2324件4164人,同比分别上升35.59%、21.01%,起诉1779件3192人,同比分别上升61.73%、62.94%。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大省,广东通过强化全链条打击、创新保护机制、深化区域协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
通讯员 粤检宣 供图
在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上,广东检察机关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检察官在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中,开展“一案四查”,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线索,为权利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2024年开展综合履职案件267件,同比上升281%。其中,刑事案件214件、民事案件5件、行政案件8件、公益诉讼案件40件。
当天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覆盖商业秘密、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地理标志等领域,反映出侵权行为的新趋势。例如,在网络游戏、云存储平台等文化娱乐领域,侵权者利用网络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作品;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商业秘密侵权呈现技术化、隐蔽化特征。检察机关通过“个案办理-类案审视-行业治理”路径,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杨洋
【通讯员】粤检宣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